学院代码:12623 招生批次:本科批
教务处

专业建设

首页 > 专业建设> 18luck体育app 关于修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

18luck体育app 关于修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

  • 时间:2023-03-31
  • 来源:
  • 作者: hnndzjxy
  • 点击:1902次
  • 编辑:

关于制定2023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准确把握高等教育基本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以“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为基本遵循,以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专业认证标准为依据,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坚持特色培育和高质量发展目标导向,增强培养方案与国家创新发展战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行业产业发展需求的契合度,坚持立德与立智相互融合,体育、美育和劳育相互贯通,切实践行五育并举,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治理和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加快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围绕建立弹性的、灵活的、具有选择机制的、适应学生个性化成长的教育教学范式,制定2023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立德树人实现价值引领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构建“大思政”格局,大力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促进思政课程和第一、第二课堂有机融合,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同设计、同开展、同落实,积极释放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圈层效应。

坚持科学发展,找准办学定位

各学校要深刻认识新发展阶段的内涵和特点,依据教育部有关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结合所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学校的办学历史、发展规划、办学资源及学生特点,科学准确地把握好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要以办学定位为根本遵循,切实体现出学校的办学特色与专业发展方向。课程设置必须坚持科学性原则合理分配学分学时,符合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根据专业认证(评估)标准,明确能支撑培养目标达成的毕业要求。

(三)坚持以生为本促进个性化发展

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帮助学生找到最佳成长路径为主线,实现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构建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人格塑造与养成三位一体的本科教育培养范式。加大优质教学资源供给,满足学生求知成才需要;逐步推进主辅修学位制、学分互认制、学业预警制、学业导师制等综合改革;试点推进学分银行,推动大类培养、交叉培养、联合培养。

(四)坚持内涵发展提升育人质量

加大通识教育改革与建设力度,及时新增与业界前沿相关课程;遵循“两性一度”(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标准,打造五大类“金课”;加大课程改革与整合的力度,避免课程内容重叠、课程分散设置现象;积极推进新工科、新文科、新商科建设,支持构建学科(专业)交叉与融合的课程体系,实现知识结构的整体优化;强化现代信息技术对专业建设的支撑,全面推进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提高本科教育含金量。

(五)坚持产教融合推进产业学院建设

政产学研协同联动,建立跨主体的信息、人才、技术与物质资源共享机制,推动产教融合迈向新高度。把人才培养、学科专业建设、科学研究、实践教学、政校合作、校企合作、社会服务的协同推进作为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路径;与头部组织合作,建设学生素养训练平台、技能训练平台;主动适应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积极推进产业学院建设。

(六)坚持守正创新,推进教育数字化

强化需求牵引,深化融合、创新赋能、应用驱动,积极设置和完善网络课程体系,加快推进教育数字转型和智能升级,发挥集团网络平台作用,强化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探索实验实训环节线上线下混合模式,改进课堂教学模式和学生评价方式。

(七)坚持“四个自信”加强文化传承

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推进文化传承创新。进一步加强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教育。努力提高全体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促进学生增强文化主体意识,强化文化担当,着力提升文化理解、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等核心素养,使学生通过文化知识的学习、文化环境的熏陶、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的锻炼,升华人格、提高境界、振奋精神,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和深厚的人文底蕴,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全面提高综合素养。

(八)坚持开放办学,打造国际化特色

加快和扩大教育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教育与国际接轨,深化教育国际合作,积极引进国际先进的办学理念、师资和课程,建立模块化的、有适度弹性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把微留学、国际联合培养、在地国际化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推进外语教学改革,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外语学习能力,建立海内外、校内外课程对接和学分互认机制,为学生个性成长、多样化发展和学校的特色培育创造条件。

(九)坚持创新驱动,强化创业教育

全面贯彻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开发开设研究方法、学科(专业)前沿、创业基础、就业创业指导等方面的必修课和选修课,纳入学分管理,建立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科学合理地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群。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三、培养目标

根据学校人才培养总体目标定位,契合学科专业发展的前沿水平和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并在参照“国标”中相应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要求、核心课程及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要求的基础上,注重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进一步明确各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并和地区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对本专业应用型人才的要求相对应,突出“高端化国际化个性化”的人才培养理念。

四、培养方案课程设置

培养方案由“平台+模块”构成,平台包括通识教育平台专业教育平台实践教学平台、个性化发展平台全球化教育平台,每个平台下设不同的模块,各校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或自行设计(具体结构可借鉴附件《2023版教学计划表》)。课程与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形成支撑关系,明晰各类课程的功能与贡献,厘清课程之间的先修后续关系,处理好课程之间的有机衔接

通识教育平台

通识教育平台包含思政课语言课、身心健康、创新创业、通识素养五大模块

1.思政课模块

严格按照《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设置其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3学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3学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3学分思想道德与法治3学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3学分形势与政策2学分同时划出2个学分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各高校结合本校实际,统筹校内通识类课程,围绕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宪法法律等,开设本科及高等职业学校专科选择性必修课程,确保学生至少从“四史”中选修1门课程

如学校所在地教育主管部门要求开设其他思政课程,按当地教育主管部门文件执行。

2.语言课模块

语言课模块可开设“大学英语”、“雅思英语”等

“大学英语”课设置8-16学分各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开设相应课程,在此基础上各学校可根据需要增设4学分“情景式”教学课程如英文戏剧英文演讲与辩论英文配音跨文化情景训练等建议每门课设置1-2学分

国际联合培养班学生的“雅思英语”设置40学分前四学期设置8学分/学期第五六学期设置4学分/学期

各学校要单独给国际联合培养班学生定制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使学生在保证基本的专业学习情况下,有时间加强雅思学习和背景提升。

3.身心健康模块

身心健康模块主要包含军事理论、大学生心理健康、国家安全教育实验室安全教育、体育等课程和各校开设的特色课程。

4.创新创业模块

创新创业模块主要包含创业基础、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等课程,学校根据国家相关文件设置相关课程。

5.通识素养模块

通识素养模块主要包含写作与沟通课程群(应用文写作、学术论文写作、管理沟通等)、公共艺术课程群(艺术导论艺术鉴赏与评论等)、信息技术素养课程群(办公自动化、平面设计、数据挖掘分析与可视化等)、其他通识素养课程群(无人机、短视频创作等)。该模块由集团联系相关资源,由各学校负责落实。

专业教育平台

专业教育平台主要包含学科(专业)基础课模块专业核心课模块专业选修(或拓展、方向)课模块学科(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与专业拓展(方向)课三个模块中,各学校应合理设置专业必修课与选修课比例。其中专业选修课模块中设置专业素养培养课程群、该模块课程由集团组织相关资源,由学校负责落实。

实践教学平台

实践教学平台可围绕学校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自行设置课程模块,课程主要包括:军事技能、劳动教育、思政课实践教学、认知实习、课程设计、专业实习(实训)、数字化实践课程群(含社会实践、创新创业实践等)、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其中数字化实践课程群该模块由集团联系相关资源,由各学校负责落实。

各校要依据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科学设置与规范各门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实践教学比重,把实践教学环节贯穿学生培养全过程。理工农医类专业实践教学总学分(学时)比例不低于25%,人文社科类专业不低于15%。

(四)个性化发展平台

个性化发展平台可包含国内考研模块创新实践模块、特色课程模块每个模块均为6学分国内考研模块可通过考研成绩进行学分认定创新实践模块包含课程学习职业技能证书学科专业竞赛论文发表专利申请专业社团活动学术讲座等该模块要求学生至少取得一个职业技能证书,具体内容由各校自行设置特色课程模块由集团组织相关资源,由学校负责落实,在此基础上学校根据自身办学特点设置,丰富各模块选课的自由度。

(五)全球化教育平台

全球化教育平台可通过设置全球化教育课程模块全球化教育项目模块,提升学生国际化水平。全球化教育课程模块可设置海外教育概况、国际交往礼仪、中外文化比较等课程有条件的学校积极设立2门以上与海外合作院校对接的国际课程鼓励采用全英文教学或双语教学;全球化教育项目模块包含微留学、DNA国际人才成长计划等项目,由学生自主选择

有条件的学校可设置此平台,具体课程设置由学校制定;也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办学特点开设相应课程和项目集团也将根据各学校定位,适时提供由海外院校师资主讲的国际课程及各类全球化教育项目。

五、总学分要求和各课程体系比例关系

(一)学分计算方法

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含上机)按16学时计1学分,每门课程的学分以0.5为单位;集中实践环节按每周计1学分;其他有教育主管部门文件规定的学分学时关系按文件和学校具体情况执行

(二)学分和比例

理工类总学分为180左右,其中通识教育平台占总学分的30%左右,专业教育平台占总学分的45%左右,实践教学平台占总学分的比例为22%左右(含课内实验的实践教学比例在25%以上),个性化发展平台占总学分的比例为3%左右

文史类总学分为170左右,其中通识教育平台占总学分的31%左右,专业教育平台占总学分的44%左右,实践教学平台占总学分的比例为21%左右,个性化发展平台占总学分的比例为4%左右(其中如学校有师范类专业进行认证的,按认证要求进行)

艺术传媒类总学分为175左右,其中通识教育平台占总学分的30%左右,专业教育平台占总学分的45%左右,实践教学平台占总学分的比例为22%左右(含课内实验的实践教学比例在25%以上,但不宜过高),个性化发展平台占总学分的比例为3%左右全球化教育平台

护理类专业总学分为180左右,按要求进行40周的实习,专业教育平台和实践教学平台占总学分的比例由各学校按要求进行设置。

设置全球化教育平台的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融入相应的课程模块,学生参加全球化教育项目模块学习由学校制定相应规定置换学分。

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的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在此意见基础上对执行计划进行微调,并将调整表并集团教育教学部备案。

六、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

培养方案的内容主要由专业基本信息培养目标毕业要求专业特色主干学科核心课程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各类课程学时学分分配表指导性教学计划表等

1.专业名称(中英文);专业代码

2.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①具备……(知识、理论、技能)的,②能在……(领域/部门),从事……工作毕业生

3.培养规格(即培养目标的细化,是对毕业生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的具体要求)

4.主干学科(是指由培养目标所决定并为获得能力结构所必须具备的专业理论与技能体系)

5.核心课程(本专业区别于其他专业的最为重要、最为核心的课程)

6.学制及授予学位

7.课程结构及毕业要求

8.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矩阵

9.培养计划进程表(含辅修学位)

各学校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时可积极探索培养目标实现矩阵的设计,培养目标实现矩阵反映了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之间的逻辑关系,能够充分提升人才培养方案最大效能。

七、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和管理

(一)人才培养方案应以教学院为单位组织修订,经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审核、校长办公会审定,报集团教育教学部备案后执行。

(二)各学校要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要求,建立由二级学院院长牵头,专业负责人具体负责,同行专家、行业专家、用人单位代表、校友代表、在校生代表组成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组,全面推动修订完善培养方案和指导性教学计划。

(三)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名称要以双语显示,核心课程须做英文的课程描述。

(四)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和指导性教学计划经审定后即为正式教学文件。教学组织应严格按照培养方案和指导性教学计划执行,如有变更应及时按学校相关管理规定履行审批程序。

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要求

(一明确可衡量的毕业要求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出支持培养目标达成的毕业要求,毕业要求要分解为指向明确、科学合理、公开透明、易于评价的指标项,各指标项应逻辑清晰,符合学生成长成才规律。

按照培养目标和课程要求修订教学大纲

大纲修订应参照课程所适用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对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有充分了解。课程目标必须与毕业要求相对应,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支持课程目标实现,课程考核方式和评分标准能够反映课程目标的实现。

全面提高课程建设质量

立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优化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比例结构,加强课程体系整体设计,提高课程建设规划性、系统性,避免随意化、碎片化,坚决杜绝因人设课。结合一流课程“双万计划”和五类“金课”建设,重点打造“思政+”通识品牌课程、专业示范课程、实践课程,强化“课程思政”“专业思政”,把思政教育有机融入每门课程。

四)推进辅修学士学位工作,促进复合型人才培养

推进辅修学位授予的相关工作,支持学有余力的全日制本科学生辅修其他本科专业。遴选本校辅修专业目录,制定辅修专业实施办法,原则上,辅修专业学生的遴选不晚于第二学年起始时间。辅修专业应参照同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确定辅修课程体系、学分标准和学士学位授予标准。要结合学校定位和辅修专业特点,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形成特色化人才培养方案。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

科学合理增加大学生学业负担,引导建设优良学风。切实加强学风建设,教育引导学生爱国、励志、求真、力行。要适度提升学业挑战度,科学合理设置学分总量和课程数量,增加学生课下学习投入的时间,提高自主学习时间比例。合理增加学生阅读量和体育锻炼时间,以适当方式纳入考核成绩。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实践活动。支持学生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提高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统筹规范科技竞赛和竞赛证书管理,引导学生理性参加竞赛,达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效果。

推动学业评价机制改革

完善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有机结合的学业评价制度,科学确定课堂问答、学术论文、调研报告、作业测评、阶段性测试等过程考核比重。科学合理制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要求。加强学生体育课程考核,严格执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

创新实践育人机制

完善由学科基础、专业基础、专业综合、跨专业创新创业等构成的“分层递进”课程内实践体系,并形成学科竞赛、项目驱动、活动拓展、服务支持的课外实践体系,有效提升学生创新思维、专业技能。注重学生的专业认知和职业引导,充分体现专业(职业)资格认证标准的知识体系要求,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学生自主学习的个性发展要求,解决好“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学生个性化发展+全球化教育发展”的关系,确立知识传递、融通应用、拓展创新的教学课程体系。

(八)形成教书育人合力

依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的“三全育人”要求,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过程要推动学校、二级学院、职能部门的教学联动,包括:教师与教师联动,任课教师与辅导员联动,学生与学生联动,专业与专业联动,学科与学科联动,专业学习与语言学习联动,教材与教学内容联动,课上与课下联动,校内与校外联动,线上与线下联动,专业教学与社团活动联动等,以达到对学生的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目标,切实保障人才培养方案的顺利实施。

附件:2023版教学计划表

20233月31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联系方式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江埔街锦洞路168号

邮编:510900

电话:020-87979913 传真:020-87979913 投诉咨询方式:020-87979913 邮箱:zjxybgs@scauzj.edu.cn

招生电话:020-87983820;020-87979603;020-87975122; 020-37983879;020-87976783

武装部征兵咨询电话:020-87982606

Baidu
map